close

  「過去,台灣的醫師對於治療唇顎裂沒有很好的基礎和方法,我們從國外引進醫療技術,從別人身上學習,發展出可以跟世界接軌的技術。現在,我們要把治療唇顎裂的技術運用在其他需要的國家。」基金會創辦人羅慧夫醫師說。

  1959年,基金會創辦人羅慧夫醫師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更因為看到台灣唇顎裂兒童未受到完整的醫療照顧,甚至無法受教育,被社會排斥,特地回美國學了兩年的唇顎裂手術,而他在台灣行醫40年間,培訓了許多專科醫師,醫療無數的唇顎裂兒童,幫助他們和一般的孩子一樣快樂成長。

  1989年羅醫師捐出自己的退休金成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1998年帶領子弟兵前往海外進行國際義診,基金會自此開啟了海外援助工作。

  基金會的「用愛彌補義診團」自1998年開始進行海外援助迄今已19個年頭,每次的義診行動,我們的醫護人員總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努力讓顱顏孩童能恢復和一般孩童一樣純真的笑顏,但義診團停留當地的時間有限,一次義診最多只能幫助25~30名孩子,而孩子手術後的修復、回診等醫療還是得由當地的醫生來承接照顧的責任。

  因此,為了讓海外的顱顏孩童能像台灣的孩子一樣受到完整17年的照顧,自2000年開始,基金會開始積極地培訓當地的種子醫療人員,傳承醫術與經驗,希望種子醫生回國後能夠幫助更多當地的顱顏孩童得到適當的照顧,甚至更進一步的改善當地的醫療品質,影響當地的醫療體系,期盼也能造就出早年羅慧夫醫生一手推動台灣醫療現代化的漂亮成果。

  在亞洲,唇顎裂有六百分之一的發生機率,因此每年都有新的顱顏兒出生,但在這些開發中的國家,許多家庭因為的知識不足、貧困、地處偏遠、付不起醫療費等因素,只能仰賴國際的義診團隊,但顱顏手術是相當複雜且十分專業的技術,因此我們的專科醫生在臨床上也常遇到其他非專業的義診團手術失敗的案例。基於這些因素,我們不僅只培訓外科醫生,還包含牙科、麻醉科、語言治療、護理師、社工及協調員,建立一個完整而專業的醫療體系,希望有效地找出當地需要的孩童,讓孩童能在黃金治療期,獲得適當的醫療。

  「種子醫療人員培訓計劃」執行17年來成績斐然,自2000年迄今已培訓了183名種子醫療人員,而他們受訓回國後,每人每年可幫助100~150名患者,比起單次的義診幫助25~30名患者的效益更大,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長期且穩定的照顧當地的顱顏孩童。

  這些種子醫生回國後也時常稍來信息,請教實務上遇到的問題,也分享他們在當地服務的成效。我們很開心看到這些種子醫生回國後所帶來的轉變,因此更堅信我們努力的方向是一條正確且值得長期經營的道路,因為過去羅慧夫醫生幫助台灣也帶領我們看見需要,現在我們正將他的精神延續下去。

  邀請你一起支持FlyingV「培訓海外種子醫生,醫起守護顱顏兒的微笑」計劃,讓顱顏醫療在地生根,永續發展!

★活動詳情: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161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羅慧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